焦点速看:中医为什么要把脉_中医把脉摸的是什么脉
1、诊脉 诊脉 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
1、诊脉 诊脉 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 方法。
(资料图片)
2、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3、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4、而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相关,病位浅在表则脉浮,病位深在里则脉沉;疾病性质属寒则脉迟,属热则脉数 ;邪气盛则脉实 ,正气虚则脉虚。
5、脉诊在临床上,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6、如久病脉缓,是胃气渐复病情向愈之兆 ;久病脉洪 ,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7、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数,烦躁,则病进。
8、脉诊的方法有 3种:① 遍诊法。
9、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见三部九候)。
10、②三部脉诊法。
11、即察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
12、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也有加上足少阴 (太溪穴)以候肾的。
13、③ 寸口诊法。
14、即诊察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 。
15、遍诊法和三部脉诊法已很少采用,只在危急的病证和两手无脉时才诊察人迎、趺阳、太溪,以确定胃肾之气的存亡。
16、 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
17、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马堪温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18、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19、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20、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21、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22、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23、 源远流长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24、《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25、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26、”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
27、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
28、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29、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
30、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大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
31、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32、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
33、《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
34、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
35、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36、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37、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
38、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
39、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
40、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
41、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42、 关于切脉有关因素的观察 脉诊要求医生有解剖生理学等有关知识。
43、这方面,我国古代有许多可贵的记述。
44、 第一,关于心脏、血液和血管的关系。
45、脉和血液以及心脏的关系极其密切。
46、《内经》明确记述说:“藏血,脉之气也”(《平人气象论));“五脏所主,心主脉(《宣明五气》);一切血液和血管都受心脏控制;血管是血液流行的处所;心和脉是相合的;心气绝了,脉就不通,脉不通,血就不流;脉道通了,血气才流行。
47、它明确指出脉是血脉,发源于心,脉搏是心脏功能的具体表现。
48、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内经》已经记述了血液循环的概念,如说,饮食经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而传到肝脏,由肝传到心,由心传到肺,又由肺传到心,然后输布精气于脏腑皮毛(《经脉别论》:“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樟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含精,行气于府。
49、”);并且说脉管的血循环不停地流着,上下相贯,如环无端,等等。
50、这种认识虽是初步的,甚至是带有某些想像成分,但是它体现了古代医家对于循环生理学的认识,并为古代脉诊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51、 第二,关于血液速度的认识。
52、我国古代医家已经注意到血流速度问题。
53、《难经》说:人一呼,脉管中的血液流行三寸;一吸,也流行三寸;一呼一吸,共流行六寸。
54、(“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
55、”)这种认识尽管很不精确,却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血液速度是血液循环状态的一种重要指标,现代医生为心血管系统病人做临床检查,也把测定大、小循环的时间当作一种常规。
56、 第三,关于呼吸和脉搏频率关系的认识。
57、《内经》上说:人一呼,脉跳两次,一吸,脉又跳两次,一呼一吸,脉跳四次。
58、(《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
59、”)这样,连续计数,以每分钟呼吸十八次计算,一分钟脉就跳七十二次。
60、这里不仅明确指出了脉搏和呼吸的关系,而且知道呼吸和脉搏频率是一和四之比,和现代生理学所观察的是一致的。
61、此外,《内经》还记述了脉搏和呼吸次数之间的比例改变是一种不正常现象:指出人一呼脉只跳一次,一吸脉只跳一次,以及人一呼脉跳动三次,一吸脉跳动三次,都是病态。
62、(“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日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日病温,尺不热脉滑日痛风,脉涩日痹。
63、”)我们知道,脉搏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反映心脏和肺脏功能之间的关系。
64、临床上不难观察到,由于肺循环和动脉血液缺氧引起心跳节律不齐、脉搏的性状因之改变的情况。
65、 第四,关于切脉部位的认识。
66、切脉的部位,在我国古代有一段侦变过程。
67、先后有过“遍身诊”、“三部诊”和“寸口诊”。
68、起初,主要是“遍身诊”,就是按摸全身从头到脚可以触摸到的动脉,包括头、颈、两颊动脉,上肢的挠动脉,下肢的烃后、足背、腘、股动脉。
69、这些部位的动脉都在体表,或贴于骨上和皮下。
70、《内经》记述的切脉,主要就是“遍身诊”。
71、“遍身诊”又叫“三部九候”诊。
72、“三部诊”,是诊头部的人迎(颖颓动脉)、腕部的寸口(挠动脉)和足部的跌阳(足背动脉)。
73、寸口诊就是切摸两手掌后突起(挠骨茎突)的挠动脉,即所谓“独取寸口”,这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寸口是人体经脉的会合处,诊寸口可以了解人体气血的情况。
74、这种方法,《内经》已有记述,以后的《难经》、《脉经》等书所记述的主要就是寸口诊,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75、 “遍身诊”后来已不常用,甚至不用。
76、其实,这种方法即使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
77、我们知道,血液在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波叫脉波,脉波通过动脉管传到周身。
78、脉波的形状随循环系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它反映心脏的情况,也反映动脉管的弹性情况。
79、所以,观察全身各处的脉搏形状,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诊断体征。
80、例如,主要由于主动脉弓等有关动脉发生病变而造戌的“无脉症”,因肢体积血,可使上肢和下肢的一些动脉搏减弱或消失。
81、对这样的病人进行“遍身诊”,就可以帮助了解他的血管的病理情况。
82、又如对心脏病人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用“遍身诊”也很有意义。
83、 第五,对和切脉有关因素的认识,《内经》说,诊脉要常在清早,这时人的阴气未动,阳气未乱,才可以查出不正常的脉。
84、又说脉应四时气候而变动;并指出诊脉要注意人的性格的勇怯,骨肉皮肤的质地,“形之肥瘦”,人的精神因素等情况,认为惊恐、忧虑、动静都会使脉发生变化。
85、以后的脉书,在这一方面的论述更加全面。
86、诸如男女长幼高矮等等都在注意之列。
87、现代生理学证明。
88、人类心脏的活动(心搏率、心血输出量等),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89、以心血输出量来说,在十分静止的状况下,如清晨初醒尚未起床,人的心血输出量就相当恒定。
90、又如人的正常心搏频率,不但男女有差异,长幼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同一天内,也常因体态的改变、活动的多少以及精神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异。
91、可见,古人对和切脉有关因素的观察是很细致的,因为这时分辨正常脉和病脉是很有关系的。
92、 脉诊在临床上的意义 我国古代医家很注意脉诊在临床上的意义,认为通过切脉可以了解病的属性是寒还是热,机体正气是盛还是衰,以及测知病因、病位和判断预后。
93、正如《内经·灵枢经·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94、”这就是说,脉诊可以判;断病人的生死,处理百病,调理虚实。
95、《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善诊者察色按脉,………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
96、”这就是说,从脉象的权衡规矩,可以识别疾病所主的脏腑;从病人的脉象去辨别浮沉滑涩,可以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
97、这是从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的观点出发的,而这种整体观点又是以经络学说作为基础的。
98、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连四肢肌朕骨节,把全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99、脉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从脉象的变化可以察知内在的变化。
100、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说,人体内部的变化会在外部表现出来。
101、 脉搏是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
102、脉象的情况因循环系统的情况改变而不同。
103、心脏主动脉活瓣是否健全,心跳是否合乎节律,以及动脉的弹性怎样,都可以通过脉搏诊出。
104、不仅如此,由于循坏系统和身体各内脏都有密切关系,组织代谢的任何变化都会给血液循环以一定影响,而机体的重要疾病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
105、所以,脉象不单单反映循环系统的变化,还反映其他构脏和系统的变化。
106、例如,许多疾病都和血液戍分的改变有关,发烧、发炎时,血液中的白血球数相应增加;肝癌、糖尿病等疾患,都能使血液戌分起变化,从而导致血流速度等方面的改变,并引起脉象的变化。
107、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关系更加密切。
108、例如,由于血管壁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当有些疾病引起这两种神经的变化时,血管就受影响,从而引起脉象的改变。
109、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医学强调脉诊在临床上的意义,是有依据的,只不过古人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像今天这样的认识罢了。
110、 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它包括动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
111、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平脉”(正常脉象)。
112、有病时的脉象叫做病脉。
113、不同的病症常出现不同的脉象。
114、我国古代医家对于脉象的研究是很细致的。
115、《内经》已经记有十多种脉象,《脉经》总结了二十四种,以后的脉书甚至记述多达三十多种或更多。
11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施发的《察病揩南》(公元1241年)一书,载有三十三幅脉象图,很是生动有趣。
117、近代用科学仪器描绘脉象,是法国生理学家马雷(1830—1904)在公元1860年发明脉搏描记器以后才实现的。
118、我国古代医家能在他几 百年前凭手指感觉和想像,绘出那么多脉象,是世界脉学史上罕见的。
119、 古代文献所记的常用脉象约二十多种,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儒、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细、微等等。
120、现仅举其中几种为例,简略介绍一下。
121、 脉象图 “浮”、“沉”在《内经》中已有记载,《难经》、《伤寒论》上也都有所论述。
122、它们反映脉位。
123、所谓脉位,就是用手指端去切脉所觉察出的脉搏表现最明显的部位。
124、“浮”是指用手指轻按就可觉察脉搏、重接反而减弱的脉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见于外感病初起,机体和外界致病因素(外邪)相杭争于肌表。
125、在生理病理上,这多由心搏排血量增加、血循环加速、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挠动脉充盈度增大所致。
126、相反,“沉”却是指轻按不能觉察、重按才能察清胁脉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阳气衰微,常见于心脏病患者。
127、在生理病理上,这多因心搏排血量减低、血压下降、末梢动脉血减少、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所形成。
128、 “迟”、“数”是《内经》等古典文献早有记述的脉象。
129、这两种脉象反映脉搏的速率。
130、“迟”脉是指一息脉跳四次以下(每分钟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属“寒”性,机体气血运行不正常。
131、现代医学研究,它在生理病理上多因迷走神经兴奋增高、心房心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的变化所形成。
132、“数”脉和它相反,它快于正常脉跳而呈一息五次以上(每分钟丸十次以上),常见于“热”症,主要反映机体功能亢进等情况。
133、 “代”脉反映脉搏的节律。
134、《内经》已有记述。
135、《脉经》说它是跳动几次之后中止几次再跳的脉象。
136、这是一种慢而有规则间歇的脉,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二联脉、三联脉、四联脉,多见子代谢机能发生障碍的心脏病人、严重心力衰竭或机体讥能陷于危极时期的病人。
137、《内经》指出这种脉说明脏气衰弱,和现代医学的说法一致。
138、 “滑”、“涩”主要表现脉波形态,就是脉搏升降速度的异常变化。
139、“滑”脉在《内经》中已有记述,《脉经》中描述为往来“流利展转”,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它“如珠之动”。
140、这种脉常见于痰喘咳逆、蓄血、实热等症。
141、在生理病理上,多因代谢旺盛、血管舒缩都快、血流通畅等情况所形成,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动脉硬化等症。
142、妇女妊娠三个月后,因血容量和排出量增加、血流加速等因素,常有“滑”脉,不属病脉。
143、古代中医就认识通过察脉可判断妊娠,是有一定道理的。
144、“涩”脉正好相反,是脉搏来去艰涩的脉象。
145、这种脉“往来蹇滞,行而多碍”,《内经·脉要稍微论》中说“涩则心痛”。
146、这种脉有虚实之分。
147、虚的多表明气血亏损,实的多表明有气、食、痰等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
148、在生理病理上,这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量减低、血流减慢等情况所形成,常见于贫血、失血以及心机能不全等症。
149、 古人还总结有“诸病宜忌脉”,如“中毒宜洪大,忌细微;腹内有蓄血宜弦滑,忌弱小:中风宜迟浮,忌急实大数;”等等。
150、还总结有“脉象常见主症”,如“沉脉为里,有力为里实,无力里虚;沉紧冷痛:沉缓寒湿:沉迟病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气郁;”等等。
151、这些对于诊断上辨别病因、病症类型、病症的机转和预后等等,都是有价值的。
152、 当然,脉诊不能代替一切诊断手段。
153、《内经》、《伤寒论》也早已指出,切脉必须配合全面观察,主张“四诊”(望、闻、问、切)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反对只靠脉诊一项来断定疾病。
154、 我国脉学的外传 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代脉学很早就已经传到国外。
155、隋唐时期,《内经》、《脉经》等书已经传到附近国家如日本等。
156、①以后又传到阿拉伯。
157、据研究,古代阿拉伯名医阿维森纳(约980—1037)的巨著《医典》中的脉学,明显受我国脉学影响。
158、公元十四世纪,我国脉学传到波斯,当时波斯的一部载有中国医药的百科全书中,就包括脉学,并且特别引述了《脉经》和它的作者王叔和的名字。
159、十七世纪来中国的那稣会传教士波兰人卜弥格(1612—1659)曾经把《脉经》译成拉丁文,于公元1666年出版,并附有铜版,描述我国脉法。
160、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英国著名医学家芙罗伊尔(1649—173)受我国《脉经》的影响而研究脉学,并且发明一种给医生用的切脉计数脉搏的表。
161、他还写了一本叫做《医生诊脉的表》,于公元1707年在伦敦出版。
162、他的著述和发明被西方认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63、十七世纪以后,西方译述我国古代脉学著作达十多种。
164、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诊法常以平旦, 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经络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
165、”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 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
166、但也不是说其 他时间就不能诊脉,汪机 认为:“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
167、”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 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
168、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诊室也要保持安静 ,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病人情绪的波动,并有利于医生体会脉象。
169、在特殊情况下应 随时随地诊察病人,又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170、 2.体位: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 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
171、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 响脉象。
172、 3.指法: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
173、诊 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 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较为 灵敏。
174、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 宜密。
175、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
176、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 ,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诊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 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
177、 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 定寸关尺,且易哭闹,不合作。
178、 4.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
179、 滑伯仁《诊家枢要》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
180、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 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181、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 ,亦心肺之应也。
182、重手得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
183、不轻不重, 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
184、若浮中沉之不见 ,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
185、”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 ,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叫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 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
186、因此诊脉必须注意体会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
187、 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
188、寻者寻找之意,不是 中取之义。
189、 5.平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诊脉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 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如脉之迟数,均以息计。
190、另外,还提示医生诊脉时,要虚心冷 静,思想集中,全神贯注 地体会脉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持脉有道,虚静为 保”。
191、 6.五十动: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
192、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 次,其意义是:一方面借以了解脉搏跳动五十次中有没有出现结 、代、促脉。
193、但必要时 可以延至第二第三个五十动,总以达到辨清脉象为目的,所以每次候脉时间以3~5分钟 为宜;另一方面,又提醒医生诊脉时不得三举两按草率从事。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1、诊脉 诊脉 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
夏日的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吊塔林立、机器轰鸣,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现场
新冠药板块震荡走强,拓新药业涨超10%,双鹭药业、诚意药业、振东制药
1、日期时间,跟出差日期是否吻合过路费上车辆类型是否与出差车辆一致
中新网7月5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福岛、岩手、宫城3县的生活协同
1、约什-麦克罗伯茨在2007年第二轮第七顺位被波特兰开拓者队选中第二轮
高烧惊厥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点:1 保持冷静,高烧可以让人胡言乱语,
同花顺数据中心显示,威领股份7月4日获融资买入506 97万元,占当日买入
小海浪他是WRC10世界排名第三十位的车手。他是《极限挑战第8季》《飞驰
缎面,作为最能体现女性魅力的材质,在时尚圈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7月4日,天房发展(600322)融资买入160 02万元,融资偿还98 26万元,
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今
昊帆生物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申购摇号中签结果。中签结果如下:末
1、红油菜也是属于青菜,青菜都具有营养价值1 提供营养,强身健体。2、
汕头小公园需要门票吗?有什么好玩的?要怎么去?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吗?
数据显示,新生代妈妈群体使用母婴垂直平台的主要原因是其资讯内容真实
为进一步规范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员管理,强化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工作,落实
陪伴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晚报教育暑期活动精彩纷呈晚报小演员参演儿童剧《
7月4日,华夏新锦升混合A最新单位净值为1 0097元,累计净值为1 4039元
点击上方“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可订阅哦!问听说压疮只会出现在久病卧
根据国外消息指出,索尼接下来将会有至少四台新相机发表,分别为A7CII
债券承销作为券商投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不断加剧。据统计,今年
顺络电子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进入2023年以来,公司LTCC类产品销售持
舜网社会频道发布各类社会新闻,社会万象第一时间呈现。
根据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的分析,今年夏天气温可能面临异常飙升,在电力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酒业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